关键词:司徒美堂侨领美洲开平
摘要:司徒美堂由一个普通的华侨成长为一名著名的华侨领袖,在美洲尤其是美、加享有崇高的威望,他与陈嘉赓组成了中国侨界的双子星座。本文通过对他的功绩的评述,分析其历史地位,揭示作为美洲侨领的深刻内涵。
司徒美堂是美洲华侨的著名侨领,他的一生反映了海外华侨的苦难经历和爱国、进步的历程。今年是美堂老人诞辰135周年,基于其历史功绩、历史地位以及为了更好地宣传华侨文化,联谊海外华侨华人,加强统战工作,特以此文纪念、缅怀这位把一身献给华侨事业的领袖。
一、司徒美堂的历史功绩
司徒美堂,名羡意,字基赞,于1868年出生在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中股乡牛路里(今草湾里)一个破产农民的家庭,10岁辍学,到新会县城一小作坊做工,14岁跟随乡亲出洋来到美国旧金山,开始了他的华侨生涯。
司徒美堂在美国的经历带有五邑乃至广东华侨在美国谋生的一些共同特点。1882年到美国之初,他进入旧金山唐人街五邑人(当时n旷四邑人)开设的“会仙楼”干杂工,在厨房洗碗、碟,一天要工作14小时,在这里他慢慢成长为一个厨师。1886年他在美国白人家庭当保姆,1894年参加美国海军,在军舰上当厨师。1898年退伍后来到波士顿唐人街做沿街叫卖的小商贩。长期的华侨社会底层生活,使他深切地感受到华侨在海外的苦难与祖国命运的紧密联系,“我们深知国家不强之耻之痛”“逐渐成长为一名反清的革命斗士。
1、孙中山先生的密友倾力支持辛亥革命
到美国三年后,年轻的司徒美堂就参加了在美国华侨社会有很大影响的反清组织——致公堂(洪门会)。1899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到美国,成立了“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保皇会),在美国华侨社会造成混乱,加深了华侨社会内部的矛盾。于是,司徒美堂联合致公堂一些热血青年在波士顿成立了以“锄强扶弱,除暴安良”为宗旨的团体——安良工商总会(安良堂),聘请后来的纽约州州长、美国总统罗斯福为法律顾问,与康有为的保皇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争取了受蒙蔽的华侨,有力地打击了保皇势力,安良堂成为后来孙中山先生到美洲发动华侨支持辛亥革命的主要支柱。
1904年孙中山先生为了进一步发动美洲华侨,宣传他的革命理想,第二次从檀香山来到旧金山,秋天再到达波土顿。司徒美堂在波土顿致公堂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亲耳聆听先生阐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真理。在波士顿的5个月里,孙中山先生就住在司徒美堂家,经常与司徒美堂长时间交谈,并帮助他改造安良堂。孙中山先生白天出外宣传,夜晚伏案工作的情形深深地教育了司徒美堂;共同的生活,相互的关照,司徒美堂也对孙中山在当地宣传革命真理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的这次赴美,使美国的洪门会得到初步的改造,洪门的“兄弟”在“反对满清,建立民国”的目标下统一起来,美国华侨的革命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对司徒美堂以后的人生道路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他“初步懂得在中国进行‘民有,民治,民享’的革命道理”政治上茅塞顿开,成熟起来。1905年初孙中山先生转赴纽约宣传发动,司徒美堂也追随先生的足迹到纽约发展安良堂。从此,司徒美堂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安良堂和致公堂的侨团工作之中,成为职业的侨务活动家,他后来出任致公堂和安良堂的总理达40多年。孙中山先生是司徒美堂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人和引路人。
1905年7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先生后来又到纽约发展同盟会,两年后会员由最初的200多人只剩下7人,负责人因愧疚也跳海自杀。孙中山闻讯后非常苦闷难过,他与司徒美堂商量,认为在美洲开展革命运动没有群众基础不行,还得依靠“致公堂”。1911年4月,广州黄花冈起义失败,国内的同志致电孙中山先生急需15万美元。孙先生为此寝食不安,再次找到司徒美堂希望成立美洲洪门筹饷局,发动全美华侨捐款,以解国内燃眉之急。司徒美堂认为,一人5元、10元集腋成裘,缓不应急,提议将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维多利亚三地的四处致公堂大楼典押来筹措15万美元的经费,这个建议得到致公堂内部一致赞成,15万美元很快汇给了在香港的黄兴。
1911年10月13日是辛亥革命爆发的第三天,司徒美堂在纽约又一次与孙中山先生相会,孙中山先生仍然住在司徒美堂家中。此时孙中山先生正为急需回国而缺乏路费发愁。司徒美堂马上与其他四位致公堂同志凑集了450美元为先生买船票并护送先生上船,才使孙中山登上了回国的旅途。这是司徒美堂对辛亥革命最直接的重要支持。孙中山先生回国之后,司徒美堂又发动致公堂同志向国内通电300多封拥护孙中山先生出任总统。
多年的交往,使司徒美堂与孙中山先生成为了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和可信赖的朋友。孙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致电司徒美堂,邀其回国出任总统府监印官,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孙先生对司徒美堂为辛亥革命贡献的充分肯定。司徒美堂婉然辞谢了孙中山先生的厚邀,“吾乃不求做官,只图革命成功,建立民国,中华振兴。赤子报国心切,日后有何吩咐,聆听指拨,侨胞尽力效忠”。表现了一个华侨职业活动家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完全是为了国家进步、民族富强的高风亮节。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司徒美堂作为这位革命先行者的忠实追随者坚守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司徒美堂立即通电,公开拥护孙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I”的三大政策,痛斥蒋介石的背叛行径。致公堂自辛亥革命以后,一直是美洲反对国民党右派势力最强大的力量之一。
2、发动美洲华侨积极支持抗战
司徒美堂在美洲的侨务活动与祖国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931年6<9?18事变’’后,司徒美堂等美洲华侨忧心如焚。1932年上海松沪抗战爆发,他们又看到了希望,积极投身于支持国内抗战的热潮之中。
(1)发动美洲华侨捐款
上海松沪抗战一爆发,司徒美堂便不辞劳苦,在美国四处活动,联合各侨团成立“纽约华侨抗日救国会”,发动各界捐款。他知道祖国抗战是长期的事情,便辞去其他职务,专职于抗战筹饷工作。他还奔走于美国、加拿大、古巴、秘鲁、巴西、巴拿马等国之间,宣传国内抗战的形势,鼓动侨胞认捐。仅他长期生活的纽约一地在八年抗战中各界华侨的捐款就达到1400万美元;美洲华侨募捐和认购的公债至少有4?8亿美元。在1937年秋纽约的一次抗日大游行集会后,司徒美堂将大家的全部捐款购买了100辆救护车,交给了国民政府驻纽约领事馆,这一义举轰动了美洲华侨界。他并不满足这次成绩,通电号召全美各地致公堂成员做出更大的贡献,并亲自到各大城市进一步布置发动。1938年7月,日军轰炸广州的消息传到美国,司徒美堂在纽约联合各侨团再次举行示威游行,带领其他华侨代表将抗议书亲自面交给日本驻纽约领事馆官员。在纽约侨界的带动下,全美募捐活动增加了购置飞机的新内容。为了保证华侨的捐款捐物不被国民党政权克扣,真正用于前线抗战,他与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密切合作,将华侨们捐献的部分钱物送到了八路军、新四军手中。
(2)保护访问美国的著名抗日将领
司徒美堂组织华侨欢迎、保护到美国访问的抗日将领。上海松沪抗战名将蔡廷锴、西安事变发动者之一的杨虎城将军先后访美,国民党特务暗中破坏。司徒美堂组织致公堂青年积极保护,他正告国民党特务,“要打先打我!”使两位将领的访美宣传获得很大成功。
(3)支持华侨青年航空救国.
1937年后,司徒美堂对华侨青年回国航空参战的要求积极支持,尤其看到这些青年大部分是五邑人时,更是高兴,纽约华侨航空学校的不少青年就是在他的欢送下驾驶华侨们捐购的飞机司徒美堂一贯疾恶如仇,经常维护华侨中的弱势人群,尽其所能为下层华侨服务。纽约庸人街一位叫杨烈的中山籍华侨因为与美国姑娘结婚一事受到美国当地方政府的刁难,将美国姑娘传讯到法庭,司徒美堂通过安良堂的常年法律顾问罗斯福为这位姑娘辩护,获得胜诉。
早年到美国的华侨普遍文化水平低,绝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常常受人欺负;而他们的下一代很多人又不懂中文,说的是夹杂四邑话、广州话的英语。司徒美堂深感教育的重要,他在波士顿唐人街创建了“广华华文学校”,后来又在纽约唐人街兴办了“中华公学”。影响所及,美国东部很多城市都设立了华文学校,加拿大、古巴、墨西哥、巴拿马等地的唐人街也都相继开办了供华侨子弟学习的学校。
中国抗战开始后,尤其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在美国的华侨即积极支持国内的抗战,又踊跃认购美国政府发行的战时公债,并积极报名参军。司徒美堂亲自致信罗斯福总统,要求废除实行了六十年的排华法》。1943年春,他再次向罗斯福总统致信,反映《排华法》对华侨的歧视和带来的苦难,争取华侨的合法权宜受到保护。当年12月在罗斯福总统提议下,美国国会通过废除《排华法》的法案。75岁高龄的司徒美堂代表广大侨胞和致公堂向罗斯福总统发出感谢信“我们华侨感谢您!我们侨胞的后代感谢您!…‘您是一位正直无私、胸怀旷达的人,当我们遭受到不平等的种族歧视时,挺身而出,替我们辩护,担当我们的法律顾问,保护我们的合法权宜。我们洪门兄弟十分感谢您!”,
4、与国民党政权决裂公开拥护共产党鉴于司徒美堂与孙中山先生的深厚关系、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对祖国抗战的鼎力支持以及在美洲华侨中的崇高威望,蒋介石集团对他也极力拉拢,孔祥熙找他商量开办华侨银行,戴笠与他商谈“国内外洪门要联络起来”的计划,蒋介石派人功其加入国民党,诱以“国府委员”头衔。1943年春司徒美堂返回美国前向蒋介石辞行,蒋介石夫妇亲自左右搀扶走出第三道门,极备“殊荣”和“尊敬”。
但是,司徒美堂根据自己在海外所见的国民党特务的丑恶行径,1942年回国后到处闻见政治腐败、特务横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兄弟睨墙的事实,尤其是华侨大量的捐款被四大家族贪污,这些令他非常震惊和愤慨!
相反,周恩来和邓颖超两次会见司徒美堂,向他介绍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和军队积极抗战的情况,并赠送《新华日报》供司徒美堂阅读,邀请他访问延安。加上冯玉祥将军、陶行知先生和黄兴夫人黄宗汉女土等与他的促膝交谈,使司徒美堂的政治思想发生变化。1943年他回到美国后到处宣传:“忠于抗战事业,而且创造了抗战办法,展开了抗战局面的是共产党而非国民党,那么凡是爱国的人,就决不该反共,反共的人实际上也一定反对抗战”。
1945年3月,纽约召开“美洲洪门恳亲大会”,成立了洪门致公党,德高望重的司徒美堂当选为主席,会议通过《时局的宣言》,呼吁国民党结束一党专政,还政于民,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后,司徒美堂代表美洲华侨政党回国,准备走一条既不偏向国民党也不偏向共产党的“中间路线”,参加祖国建设。可是,所到之处看到的贪污受贿成风,民族工商业倒闭,侨乡民众怨声载道,蒋介石反而在积极准备打内战。他再次见到了周恩来、冯玉祥、陶行知和郭沫若、沈钧儒、马叙伦等人士,了解了国内革命发展的情形,事实使他的思想发生重大的转变。“我知道:不站在蒋介石那一边,必然是爱国爱民的共产党,中间路线是没有的。人民苦难深重,不容我袖手旁观”。
1947年3月,他在与周恩来见面时明确表示,中国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共产党人身上。1948年10月他在香港发表声明,“视蒋介石如寇仇”,拥护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的政治主张”’,并“±毛主席致敬信”,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司徒美堂的政治思想至此发生根本的转变,也标志着美洲华侨的侨务工作出现重大转变。
5、为新中国建立作出贡献
1949年6月,人民政协即将召开的前夕,司徒美堂被推选为美洲华侨的代表,受邀回国共商建国大计。四大家族代表人物孔祥熙闻讯后极力劝阻,司徒美堂号召美洲华侨和洪门致公党成员;务之急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祖国建设。他不顾诽谤、阻挠,毅然于9月初回到北京,参加了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与毛泽东初次相见。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司徒美堂代表美洲华侨致辞。9月26日周恩来召集辛亥革命时期的长辈,就国号问题征求意见。政协会议文件之——飞共同纲领》中“中华人民和国’’之下有一个“简称中华民国’’的括号,当时有两种意见,有的主张要,有的主张不要。在会上,司徒美堂听了一些主张保留的老人的意见后,坐不住了,站起来要求发言:“我是参加辛亥革命的人,我尊敬孙中山先生,但是‘中华民国’四个字,则绝无好感。我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抛掉又臭又坏的中华民国的烂招牌。”“我坚决反对什么简称,我坚决主张光明正大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掷地有声的发言,得到多数与会者热烈的掌声,它既反映了一位老华侨领袖对新中国的认识和期盼,又是他对这个人民新政权建立做出的有重要意义的贡献。
会后,81岁的司徒美堂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他一直定居在北京,国家领导人对美堂老人极为尊重。因为司徒美堂年老足跛,走路困难,每次开会汽车都不能将他送到中南海的大殿堂门口,有一段路要走。周恩来指示秘书处专门为老人定做了藤椅,每次由工作人员抬进大殿堂;司徒美堂回国匆忙,过冬的服装未备,周恩来知道后,命人带老人到前门大栅栏特制了一件水獭领子狍毛大衣相赠。这些细微的关怀,反映了新生的人民政权高度肯定司徒美堂老人几十年来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二、司徒美堂的历史地位
司徒美堂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在中华民族解放、建设事业过程中,是华侨领域的主要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他的一生有着概况海外华侨爱国奋斗的典型意义
司徒美堂来自于华侨社会的底层,当过厨工、厨师、保姆以及沿街叫卖的小贩,这在美国华侨社会代表了多数华侨的苦难经历。
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对华侨排斥,使广大华侨热切盼望祖国强大,爱国热情与革命热情紧密相联。为了推翻反动腐败的清王朝,为了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为了建立一个人民自己的新国家,海外华侨无不节衣缩食,倾其所有予以支持,不少人直接回国参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司徒美堂投身辛亥革命,痛斥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为国内抗战四处奔走,抗战胜利后呼吁和平建国反对内战,不顾各种阻挠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等等,正是海外华侨爱国斗争的一个缩影。
1955年5月8日,司徒美堂在北京逝世后,备受哀荣。周恩来主持公祭大会,并由周恩来、林伯渠执绋起灵。廖承志代表中央政府致悼词,高度评介“司徒美堂一生所走的道路反映国外爱国侨胞自鸦片战争以来所走过的道路。…‘司徒美堂先生所走的数十年如一日的爱国的道路,也是一千二百多万国外侨胞所走的历史道路”[9)。
2、他与时俱进,思想不断进步,跟上时代的步伐
司徒美堂一生在政治上有三次大的转变,后两次变化与时代的脉搏、民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17岁加入反清的致公堂是他从“小我”走向“大我”的第一步,“忠诚爱国,义气团结”的宗旨吸引司徒美堂把自己的命运与多数同胞的命运联在一起。在派系林立的华侨社会,致公堂同样有其狭隘之处。
1904年与孙中山的相识,使司徒美堂由一个堂会的活动积极分子转变为追随三民主义的职业侨务活动家,将自己的精力贡献给了华侨革命运动。
抗战胜利后,国内的现实使他进一步看清了蒋介石政权反人民的本质,毅然抛弃自己多年坚持的中间路线,站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义事业一边,完成了他一生思想的最终转变。
廖承志在悼词中对司徒美堂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品德给予高度的肯定。
3、他是美洲华侨的一面旗帜
司徒美堂来自华侨社会底层的经历,使他了解广大华侨的想法,对他后来职业的侨务活动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他能想华侨们所想,言华侨们所言,深得人心,逐渐成为华侨们信赖的代言人。他多次在历史转折的关头选择了正确的方向:跟随孙中山投身辛亥革命;在美国和美洲其他国家四处奔走,宣传国内抗战,发动侨胞支持抗战;公开反对内战,以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为他在广大华侨中赢得了威望。司徒美堂在美国以及美洲侨界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地自然地形成的,也得到各界认可。抗战胜利后他作为美洲华侨的代表被聘为联合国筹备会中国代表团华侨顾问,率美洲华侨代表返国参加民主运动,新中国建立之初又作为美洲华侨代表回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何香凝女士为司徒美堂撰写的墓志中称他为“美洲方面的爱国华侨领袖”,是对司徒美堂历史地位恰如其分的评价。他不仅在美洲华侨中享有很高的身望,而且在世界华侨社会也备受推崇。廖承志在悼词中沉痛地评价“司徒美堂先生的去世,对于国外一千二百万华侨是一个损失,对于祖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也是一个损失”。
4、他与陈嘉赓是侨界的“双子星座”
如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有3200多万,2),其主体分布在东南亚和美洲(尤其是美国、加拿大)。陈嘉庚是东南亚华侨的一面旗帜,而司徒美堂则是美洲华侨的象征。新政治协商会议上他们两人分别代表这两大区域的华侨在会上致辞,充分反映了他们的代表性。廖承志在悼词中也是同时充分肯定两位华侨领袖代表世界华侨所做出的功绩。
从侨乡角度来看,我国的侨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为侨乡分布的大省,全国三大侨乡有2个在广东(潮汕、五邑),1个在福建(泉州、漳州、夏门)。这两个省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数量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3200多万)的84%以上,广东有2000万,福建有700万。陈嘉庚为福建籍华侨,司徒美堂为广东籍华侨,作为华侨领袖在祖籍地方面也具有两个华侨华人大省的代表性。
司徒美堂老人终身为了华侨利益、民族利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回顾老人走过的历程,宣传他的贡献,对于弘扬华侨文化:促进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确立广东华侨文化在全国华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非常有意义的。
|